中国制造宣传周|重庆市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志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跑出新型工业化建设加速度
09-26 2024

编者按:

在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召开一周年之际,在“2024年中国制造宣传周”期间,为全面生动展现各地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创新举措、最新成效和成功经验等,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特邀请各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撰写署名文章,介绍相关情况、畅谈工作思路。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奋力跑出新型工业化建设加速度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王志杰


近年来,重庆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的部署要求,坚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做大做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全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水平,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2023年,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得分排名全国第12、西部第1。今年1—8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14.1%、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


迭代完善

“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发展能级持续提升


一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坚持以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和标准提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抢抓“两重”“两新”机遇推动重点产业链改造提升,48个项目进入国家“两重”第二批清单,今年完成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6520套,技改投资增长27.1%


二是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坚持整零协同、软硬结合、场景牵引、数字赋能、自主创新、品牌提升,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新能源汽车产量52.5万辆、大幅增长151.4%,问界M9连续6月蝉联50万元以上豪华车销量冠军,入选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持续巩固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优势,迭代打造现代化新重庆“整机+配套”电子信息制造新体系,梯度布局三代、四代化合物半导体,笔记本电脑产量保持全球第1,功率半导体晶圆产能排名全国第3。推进先进材料产业加速补链成群,轻合金、纤维及复合材料、合成材料三大优势领域链群建设取得新成效。


三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积极探索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实施前沿技术创新策源等“六大行动”,加快布局“6+3”未来产业体系,高水平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加强关键共性技术供给。持续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沿链部署创新平台125个,突破66项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推动8家链主企业承担30项国家重点产业链“补短锻长”攻关任务。培育1家部市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11家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聚焦“三新一强”支持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力量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产业创新综合体。全市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1.76%、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比29.8%、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42.1%,分居全国第4、第5、第7位;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8家。


三是提升产业生成能力。优化“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布局建设“综合型+专业型+企业型”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和科创共享工厂,建成制造业重点领域中试平台36个。迭代升级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累计转化高价值专利720项、孵化硬科技企业57家


实数融合赋能提质增效

转型升级全面提速


一是统筹推进数字产业补链成群。深化实施软件产业“满天星”行动2.0计划,形成“楼宇用起来、人气聚起来、产业兴起来”发展氛围,培育“北斗星”“启明星”“满天星”软件企业124家,创新打造软件人才“超级工厂”15家,软件业务收入增长11.4%


二是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贯通“四侧”数据、融合“四链”资源,加速形成“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数字经济模式,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持续推进“点—线—面”数字化转型,累计认定智能工厂183个、数字化车间1096个,示范项目建成后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8.5%,两化融合指数排名全国第8、西部第1


三是加速工业互联网建设。培育中冶赛迪、忽米网、广域铭岛等3个国家级“双跨”5个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重庆)累计上线二级节点54个,累计标识解析量355亿。


四是深化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加快构建三级贯通的绿色制造体系,推出企业“绿效码”,实现企业绿色等级、绿色金融、绿色服务“一码通”,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33家、绿色园区12个,建成双化协同工厂10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全国平均低10%


梯度培育企业矩阵

优质主体加快涌现


一是做大做强优质企业。对标“一流标杆”构建重点企业培育库,创新遴选形成40家领军、60家链主、58家链核、32家链创企业(机构)培育清单,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做优,赛力斯汽车将晋级千亿企业,累计培育独角兽企业7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6家、瞪羚企业147家。


二是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聚焦优质中小企业生成,建立完善梯度培育体系,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3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10家


三是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持续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合作、就近配套,“渝企零距离”平台入驻供需主体5642家,促成线上合作797项;开展超50场次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暨“四链融合”巡回对接活动,促成创新合作640余项


强化服务惠企助企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狠抓企业帮扶服务。创新推进服务企业专员制度,推动8000余名服务专员深入企业,“点对点”服务企业4.6万次。优化升级“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平台,上线以来累计受理吹哨事项1.1万件,满意率99.9%


二是切实助企减负和发展。出台制造业稳增长稳预期“22条”等系列惠企政策措施,多措并举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今年以来支持制造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累计减免184.3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8.4万户次


三是持续强化要素保障。推动煤电气等能源要素平稳有序安全保供,工业用电、用气分别增长6.5%、11.8%。加快实施“外电入渝”、市内新增电源等“千万千瓦”工程;推动页岩气产量连续12年保持10%以上速度增长。


聚力协同联动发展

区域合作走深走实


一是强化成渝地区产业协同。迭代升级成渝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对接平台,共同推进两批35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建设。共建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等重大应用场景,成渝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达11%。实施先进制造业发展“渝西跨越计划”,渝西地区工业投资增长19.3%。


二是深化央地产业合作。部市协同推进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将共建汽车芯片与软件国产化适配验证与生态创新中心等6个事项纳入部市重点合作任务。建立健全央地合作项目清单,与10家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4年央地产业合作项目53个。


三是积极融入国际循环。深化改革为外资企业来渝发展提供便捷高效服务,1—8月全市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1.9%。深入实施“渝车出海”计划,全市汽车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增长32%、36.7%。实施“重庆造”巡展计划,对接各国采购商600家,达成合作意向200项。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等会议精神落实,强化工业经济主引擎作用,围绕“健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机制”这项集成式标志性重大改革,完善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扩链激励机制,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建立未来产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提升园区开发区亩均质效,提升招商引资质效;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支柱产业为主阵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推动新时代制造强市建设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贡献重庆力量。


来源:中国制造

电话:023-6033 2620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总部城7号楼1单元
版权所有:重庆市制造业人才服务中心(重庆市工业设计促进中心)
ICP备案:渝ICP备19011635号 国际联网备案: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2726

重庆市制造业
人才服务中心

产业
平台
联系我们
重庆市工业展览馆
培训/咨询/资源对接电话: 023-6033 2626